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全面推进“机器换人” 力促企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4-05-29 23:55:11    点击量:1025

走进宁波圣捷喷雾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放置着32台全电动注塑机、机械手和全自动上料系统,一眼望去,只有四、五名员工在操作,与一些企业生产车间的“黑压压一片”完全不同。正在现场的公司负责人说,这些“机器巨人”日产100万只喷雾泵,如送料上料这道生产程序,如果是以前的设备,则需要8名员工,现在一名员工就可轻松搞定。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全程机械操作,产品稳定性好,质量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生产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工人劳动强度和产品损耗大大降低。公司如今已实现自动化生产、组装、检测一条龙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物料、能源、劳动力使用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日产量达到100万只以上。
  余姚工业企业掀起的“机器换人”热潮,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像“圣捷”式的发展转型。作为力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机器换人”正在持续深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甜头。企业家们普遍认为,“机器换人”可以减少一线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是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途径。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技改项目投资33.4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22个,减员2000多人,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2.3%,减员增效全省领先。
  设备革命

    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机器换人”,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替换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以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改变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增长方式。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多数企业仍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几年,企业几乎年年遭遇“用工荒”,所招员工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再加上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不少企业面临重重生存危机,持续发展面临人力成本上升、要素制约加剧和创新能力不足等严峻考验。针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余姚制造业实际,市委、市政府审视度势,提出以“政府推进、企业主体、集成创新、试点突破”为原则,发挥先进装备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全面推进以“四减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化解发展中面临的要素性、结构性矛盾。
  据悉,力争到2016年,全市有85%以上规上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完成投入达到100亿元,其中“机器换人”重点专项超过400个;三年内完成重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项目10个左右,并在相关行业内推广应用;“机器换人”实施单位从业人员比2013年下降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万元/人.年,比2013年提高40%左右。与此同时,也为培育我市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创造广阔市场,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现代化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一批具有整机设计能力、技术攻关能力、核心制造能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成套、整机集成骨干企业,进而加快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
  自启动“机器换人”工作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宁波市关于“四换三名”工程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机器换人”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发展、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以“四减两提高”为核心的“机器换人”试点工作,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作。此举大大激发了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一间间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呼之欲出,生产出一批批高品质的产品,也培育出一位位技术过硬的新产业工人。
  引导为先

    强势推进企业“机器换人”
  企业要胜出,实现高效益,必须进行设备革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机器换人”的进程中,凸现出三个特色:
  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机器换人”重点专项的规划引导力度。编制发布2014年度余姚市“机器换人”重点专项实施计划,全市共有152家企业申请加入首批“机器换人”技改项目试点,27家企业申请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计划总投资19.9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5.49亿元,预计减少用工6297人。制定“机器换人”重点专项扶持管理办法,以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我市特色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实施“五种形式”的项目,即一批部分环节的机器换人,这些环节包括手工操作的零部件的拾取、传递、装配、冲压、焊接等,采用自动化机器手、机器眼等;一批自动化生产线结合人工作业,主要用于传统工业领域的先试先用;一批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主要用于条件以成熟的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以及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一批实现机器设备联网,应用物联网、云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制造和辅助生产的智能化;一批整个工厂设计、制造、仓储、物流等全过程互联互通的。
  强化集约发展。出台《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通过推进“机器换人”重点专项,开展重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加大“机器换人”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等措施并举,支持企业有规模地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和流水线。
  注重产业导向。在做大做强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等优势特色行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创新为本发挥装备制造支撑作用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球竞技场上,人们共同在寻找一种力量———不仅对经济发展的量带来巨大的推动,而且对企业发展的质带来巨大的改变。通过实践,人们找到了———这就是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占据技术制高点,掌握市场话语权。
  如何让创新继续成为驱动企业经济腾飞、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我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加大“机器换人”技术攻关力度。每年推出5个左右的“机器换人”技术攻关项目,面向相关专家团队、“机器人”及装备生产企业招标,攻克瓶颈技术,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在我市特色块状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全面提高“机器换人”覆盖面。
  加大本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扶持。编制机器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市场、特色的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形成“机器人、专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云工厂”的机器人产业链,加快机器人产业集聚园区的形成。
  加强“机器换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机器换人”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组建产业专家信息库,着力组建“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搭建产业创新平台。通过举办“机器换人”专场培训,组织“千人计划”专家和博士、工程师与企业现场对接诊断,开展“机器换人”针对性服务,助推企业“机器换人”。建设“机器换人服务中心”,提供“机器换人”解决方案、实施策划和后续服务,帮助企业分步骤实施“机器换人”,逐步推进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设立“机器换人”QQ(164134130)交流群,为中小企业“机器换人”工艺提升、设备采购提供咨询,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向与路径,帮助解决重点产业“机器换人”共性问题。
  保障为要

    拓宽“机器换人”资金渠道
  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为使企业大胆地创新,改造生产装备,我市积极想方设法,加强要素保障,成为工业化加速的发动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器。
  积极向上争取扶持。主动加强与省、宁波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培育一批示范效果佳,经济效益好的“机器换人”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指标。我市去今两年共申报各级“机器换人”项目14项,累计投资3.8亿元,在去年已到位补助资金19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全市又有2个项目列入宁波重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研发试点项目。
  努力向外招引。积极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注重“机器换人”项目的策划包装,吸引一批具有整机设计能力、技术攻关能力、核心制造能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成套、整机集成骨干企业落户余力。
  全力向内挖潜。在整合企业技术改造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安排“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政策和奖励:1、对列为市“机器换人”重点专项的,在享受本市技术改造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上浮2个百分点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2、对列入重点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研发试点的项目,按实际设备和研发技术投入额给予20%的补助,试点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对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攻关项目的,按实际设备和研发技术投入额予以30%至5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激发企业重视“机器换人”、加大“机器换人”项目投入的积极性。同时推动土地等有限要素资源向“机器换人”项目倾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加大“机器换人”投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