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新四千精神”:中小企业应对危机转型升级的动力

发布时间:2009-06-10 16:51:58    点击量:1215

“新四千精神”:中小企业应对危机转型升级的动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我市中小企业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是这一次,光靠吃苦耐劳也许已不足以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一些行业龙头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幅下降、出口滑坡......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经济运行中的某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正在暴露。广大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不在危机中调整和优化好,就会被危机所调整和优化掉。
  新挑战激发新动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我市中小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迎难而上,在一种立志创新的“新四千精神”引领下,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危机:催生“新四千精神”
  浙江舜宇集团的发展之路在我市民营企业中颇具代表性,企业从1984年刚成立时的十几名员工,30万元年产值,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生产光学新产品的股份制企业,产品涉及光学镜头和镜片、显微镜、测绘仪器、望远镜和手机照相模组等。现有职工5500多人,年销售在15亿元以上,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中,舜宇集团居第170位;在《福布斯》“2008中国潜力企业榜”上,舜宇位居第18名;不久前,该公司又光荣入选“亚洲200最佳中小上市企业”排行榜。集团总裁王文鉴在回顾企业发展历程时说,一个最关键的理念就是“钱聚人散,钱散人聚”。2007年6月,舜宇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光学企业。为用股权调动更多员工的积极性,舜宇集团实行企业产权多元化,目前舜宇的股东有400多名自然人,由于骨干的参股,不仅增强了企业骨干的责任心,也稳定了员工队伍。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时,舜宇能成功应对,靠的就是人心的凝聚。
  “企业做大了,不能老是老板一个人做。”王文鉴说,转让股权可以留住人才,学习其他大企业管理理念,还可以推进民主决策,减少决策风险。他表示,去年以来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折翅”,说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已是企业家必须正视的问题。
  无独有偶,王文鉴“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理念已成为我省不少知名企业经营者的共识。2008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因素“内外夹攻”下,我省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陷入危机。如我国缝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飞跃集团,因受金融危机和自身管理缺陷影响而资金链断裂,后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对主营业务进行重组,董事长邱继宝在新公司仅保留30.38%股份,退为第二大股东。邱继宝说,让出股权是“很艰难”的抉择,但是这样对“飞跃”更好。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机制体制革新非常紧迫。”宁波更大集团总裁戎伟军对此也深有体会,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管理已非常不适用,应抓紧对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培训辅导,推动普及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经济是我市乃至我省经济的主体和优势所在,民营企业要战胜金融危机需要补哪些“课”?也是各级领导高度关心的话题。今年初,省委书记赵洪祝专程赴台州调研并总结提出,当前民营企业亟须发扬“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这既是对逆势发展的先行者的总结和肯定,也是给更多正在危机中艰难爬坡的民营企业提供的启示。

            从“草根”走向国际,从创业走向创新
  “四千精神”是我市乃至我省广大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吃苦、拼搏的精神写照。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的主流,对于我市经济来说,转变发展模式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新的阶段需要创新、升级,“新四千精神”丰富了浙江精神的内涵,也是“新余姚精神”应当包含的内涵。
  “‘新四千精神’的提出非常及时,要应对危机,实现升级,必须理念先行。”浙江帅康集团总裁邹国营说,经过几十年拼搏,我市的“草根经济”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但随着竞争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草根”也要学会走向国际。因此,企业要有新的努力方向,政府也要为企业的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20多年前帅康集团只是一家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乡镇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和品牌提升,如今已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中以生产家用电器、厨卫系列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2008年,该集团实现销售11.4亿元,实现利税近1.2亿元。名列全市工业企业第一位,宁波市纳税五十强。邹国营说,企业之所以能够从一家小型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集团企业,除了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外,还和企业的诚实守信、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弘扬企业文化、热心回报社会、注重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品创新创优等因素密不可分。
  而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企业订单锐减的情况下,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产、销、利却增长了165%,“我们真正实现了化‘危’为‘机’”。大丰实业董事长丰华自豪地说。
  大丰实业的底气来自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我是自主创新的受益者。”丰华说。近年来,大丰实业依靠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产品舞台机械不仅成功地打入了北京、伦敦等奥运场馆,而且新产品受到正在快速发展的城际列车等行业的青睐,去年产、销、利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在金融危机面前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转型升级中续写“新余姚精神
  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见底。今年1至4月我市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也说明了这一点。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过度依赖工业、过度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结构性弊端充分暴露,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精明务实的我市民营企业家也在紧盯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当前信贷利率下调,原材料价格下降,增值税转型全面展开,很多企业发现,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宁波乔氏橡塑有限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与全球制动器行业中排名前10位的6家企业实现了实质性的合作,解决了隔膜使用中的世界性难题,参与了《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国家标准的制定,并成为美国SAE协会的会员,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企业产品仍畅销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市场。
  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进行大规模的节能技术改造,成功地实现了公司熔炼设备“三级跳”,有效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和规模的调整,改变了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生产状况。目前,节能减排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铜加工能耗低于国家标准的35%,熔炼中的烟尘全部回收,水循环使用率达90%以上,固体废弃物、废油等进行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年增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企业被确定为浙江省《铜棒材、线材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起草单位。在去年底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形势逐步回升,4月份销售同比增长38%。
  而我市另一家民营企业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把金融危机当作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的机遇,2008年共投入培训费用65万元,比上年增加30%,举办各类培训班40场次,参加人数达到1150人次,占公司总人数的80%。通过培训,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技能、品质意识、管理技能等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今年第一季度产品出口实现了逆势上扬。
  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保增长之路任重道远。但是人们相信,“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的文化基因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余姚精神”,必将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而从老“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的升华,也正表明“新余姚精神”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磨练中越加成熟,我市经济也必定能跨过国际金融危机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