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加快工业现代化技改  实现减员增效提质“机器换人”工程又有利好政策

发布时间:2013-08-05 23:13:49    点击量:951

 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市政府办公室不久前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工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总体目标:工业现代化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70%以上
  方案提出“机器换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努力实现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0%以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集约高效的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得到普及。
  方案提出了“机器换人”工程建设的四项原则,即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分类推进,协调发展;强化应用,重点突破;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根据我市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重点推进家电、机械五金、塑料模具等产业的智能自动化生产,深化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层次,拓展智能装备应用领域,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突破,通过推动“无人车间”、“无人仓库”建设,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推广效应,形成覆盖现代产业体系各领域、各环节的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体系。
  五大工作任务
  提升工业装备水平
  方案提出了2013年至2015年的五大重点工作任务。
  ——“机器换人”提升工程: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机器换人”解决方案,帮助500家以上中小企业了解应用智能装备技术;通过企业个性研究,提出企业“机器换人”优化方案,分类指导,发布成熟解决方案,促进200家以上规上企业提升装备应用水平;通过企业投资、政府扶持、供应商参与的方式,实现各个重点行业的设备改造和突破;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机器换人”典型项目参观学习,普及“机器换人”知识,编制“机器换人”应用案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全社会对“机器换人”工作的认知。
  ——“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树立20个智能装备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实施20个生产自动化示范工程,扶持10个产品智能化示范项目。
  ——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通过设备引进和自主研发,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改造我市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数字化车间等现代制造集成系统和大型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安全试验系统等核心智能测控装置在家电制造、机械加工、电子装配、塑料制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善劳动力结构。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普及现代制造模式,实现工业优质品率的提高。
  ——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应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通用、专用装备制造企业,要引入柔性制造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快精密制造和质量控制技术及先进加工设备的普及应用,促进传统机械装备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个性化、绿色化方向和订单制造方向发展。装备制造企业要提升研发设计能力,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装备产品质量水平。实现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智能化控制,以智能化推动绿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
  ——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以应用企业为龙头,联合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机器换人”创新机制,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用技术联盟,针对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施联合攻关,形成“机器换人”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系统创新能力。
  实施“机器换人”有鼓励政策
  方案明确了“机器换人”鼓励政策,对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的项目,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效果明显的,在技术改造项目类别评审中给予提高一个等次的认定;优先扶持应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通用、专用装备制造企业以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生产效率为目标的技改项目;积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生产效率而开展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对符合条件的装备新产品优先给予推荐申报国内、省内首台(套)和重点新产品名单,积极探索建立首台(套)市场推广应用机制和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强用户购买和使用首台(套)装备的信心。